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以语言促融合 用文字筑未来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助力九龙县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

时间:2025-01-10 15:03:34  作者:张夏龙等  审核:蒲华军  来源:文学院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的关键纽带。”为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四川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及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3日至5日,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四川民族学院)与九龙县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的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班在九龙县顺利开班。本次培训为期三天,共吸引了200余农牧民参加。这是深化落实国家语委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工作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推广基地推广普通话从“普及”迈向“深入”的一次重要实践。

一、聚焦重点人群,创新设计灵活教学模式。为更好满足当地实际需求,本次培训专门围绕“1+N”进行课程设计。“1”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宣讲及普通话技能培训这一核心内容,“N”则根据学员职业特性开设了多样化模块课程,例如“普通话+旅游从业技能”“普通话+牦牛疾病防控”“普通话+草原生态保护”“普通话+农产品市场营销”等,通过让语言和实际职业场景深度结合,提升普通话的实用性。整个培训以“三贴近”为原则:贴近实际需求、贴近生产生活、贴近人才发展。通过精准聚焦民族地区学员的日常工作与职业发展,课程设计切实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确保语言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应用。

二、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语言学习与实践结合。培训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用的方式授课,不仅围绕《语言文字与乡村振兴》《普通话规范及职业表达技巧》进行讲解,还运用情景对话、案例分析、流程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员在真实的交流场景中熟练运用普通话。例如,在“普通话+农牧电商”课程中,学员们用普通话模拟商品直播推介,学会用语言表达农特产品的特色与价值。一位学员表示,从不敢开口到主动上台表达,普通话让他重新获得了与市场沟通的“勇气”和“信心”。

三、推动语言数字化应用,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本次培训还采用了“畅言APP”等数字化辅助教学工具,创新性地将语言培训与信息化技术结合。每位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现发音练习、语音测试,还能随时随地巩固课堂内容。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大大提高了普通话学习的效率和便捷性。此外,课程组还为参训学员发放了普通话专项教学资源包辅助资料,为课堂之后的自我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深化协作机制,构建普及推广长效机制。在培训开班仪式上,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四川民族学院)与九龙县教育和体育局联合成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九龙县工作站”。这一机构将成为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桥梁和平台,后续将持续围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职业技能学习等方面的宣讲与教学活动,为九龙县语言推广工作奠定常态化、规范化的运行基础。

三天的培训虽短,但内容扎实,形式灵活,教学效果显著。据统计,超过90%的学员掌握了日常与职业交流中的普通话运用能力。有学员表示:“普通话不仅让我学到了技术,还让我能够把这些经验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从不敢开口到主动表达,从听不懂到流利交流,普通话打开了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新世界。”

语言铺筑乡村振兴之路,共绘民族团结画卷。本次培训不仅帮助九龙县青壮年劳动力夯实了普通话基础,还通过结合职业技能的内容设计,进一步增强了普通话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语言支持”。基地将继续发挥语言文化事业的引领作用,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以语言促融合、以语言拓发展,探索语言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模式。(文/梁艳 图/张夏龙 审核/蒲华军)

蜀ICP备10001441号-1  川公网安备 51332102000004号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访问量:
四川民族学院@版权所有    |    学校地址:四川省康定市姑咱镇学府路354号    |    联系电话:0836-2856998    |    招生联系电话:0836-2859672    |    技术支持:四川民族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