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第六期“每周学习荟”政治理论研讨会在六教660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拉加当周主持。

在专题学习环节,杜礼志老师围绕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的理论逻辑、大历史观逻辑、实践逻辑、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重要经验、科技赋能四川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了主旨发言。他提到:“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的体制机制优势,营造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开放的科技合作环境”。

在之后的交流研讨中,扎西翁加博士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交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围绕绿色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意义、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高川琪老师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作做了交流发言,她认为高校辅导员既是科技育人的“播种机”,也是创新生态的“守护者”,唯有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贯穿于思想引领、能力培养、职业规划、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既具备“硬核”科技素养又深植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血液”。李小雪老师从“四个现代化”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高校教师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使命担当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她谈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将党的科技思想融入育人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科技先锋。

最后,拉加当周在总结点评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把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科技创新规划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图/李婷 文/赵正鹂 审核/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