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是国家布局在康巴地区(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的唯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和泸定县(一校、两地、三区)。始建于1985年设立的“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汉文校名;1986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学校题写了藏文校名。从一开始,四川民族学院就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承载着康巴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希望。
学校所在地甘孜藏族自治州是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孕育了传唱千古、名扬四海的“宇宙歌曲”康定情歌,还创造了被称为“东方伊利亚特”的《岭•格萨尔史诗》。学校依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坐落在蜀山之王贡嘎山下,西靠世界情歌故里康定,东望高耸入云的二郎山,毗邻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泸定,北接旖旎动人的丹巴美人谷和人间仙境甲居藏寨,共和国最美景观大道318线从校园旁边迤逦而过,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从这里不舍昼夜奔流入海。闻莺起舞,枕涛入眠,白云诗意,书海蓝天。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是省级“园林式校园”。
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和民族预科教育。在校学生13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149人。2023年7月以来,泸定校区已入住3000余名师生员工。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省级“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课程22门。学校是全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现有省级科研平台2个、科普基地2个,厅州级科研平台、科普基地14个。学校是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团结、奋进、重道、精业”的校训精神,不畏艰苦、乐于奉献、负重自强、团结奋斗。始终坚守办学使命,坚持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四川“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应用性”,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培养“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已为社会输送人才63000余人,藏汉双语人才6500余人,其中31000余人扎根在民族地区基层,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3600余人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为各族人民服务。民院学子已成为甘孜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已成为稳藏建藏、安康兴康的人才摇篮,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的民院人不懈奋斗和努力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扎根康巴高原、坚守初心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40年栉风沐雨,40年披肝沥胆,40年薪火相传。40年艰苦创业造就了四川民族学院今天的一切,这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是我们为之奋勇拼搏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高校的坚实底气。
学校地址:四川省康定市;邮政编码:626001;电话:0836-2856998
(2025年4月更新)